贏家經驗談/精華影音
廖○倫
考取:高考 環保技術
1841
發佈時間:2017/10/27
更新時間:2020/06/20
考取:高考 環保技術
考取心得
首先,謝謝我的家人跟女朋友,很開心能有你們的陪伴! 我跟女朋友平時下班後會一起去圖書館念書,不會的題目一起討論,互相分享資源、彼此打氣跟叮嚀,比較不會怠惰,並且研擬讀書計畫,不過讀書計畫並不是死板板的,適讀書狀況隨時做變動。
下班後就不去想上班的事情,讓自己能全神貫注在書本上,平時多去環保署網站看環保相關政策,以及隨時更新法規,尤其近期環保法規有許多大變動,例如水污染防治法、環境影響評估法、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等。因為考題多半優先從剛修法的法規考起,比如今年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出現頻率就偏高,再來就是基本常出現的題目,過來是時事題,時事題主要放在社會新聞跟環保相關的國際會議,要詳細了解國際會議內容跟未來方向,最好能加上臺灣的因應政策或研擬提案。社會新聞有關環保的也要注意,可能考時事題,例如船漏油導致海洋污染,就要蒐集後續環保署以及地方政府如何因應,以及海洋污染防治法中針對行為人有什麼裁處。基本上先讀熟法規、專業知識後在掌握時事去增加廣度,會更能將法規應用在實際面上,對答題的完整度也會提升。
最後就是要對自己有信心,在準備過程中多多少少會感到恐懼,但仍然要相信自己的準備跟實力,也許考一次沒上,但每次都是在跟自己比賽,訂定考試的停損點,更有動力跟目標去實踐。
下班後就不去想上班的事情,讓自己能全神貫注在書本上,平時多去環保署網站看環保相關政策,以及隨時更新法規,尤其近期環保法規有許多大變動,例如水污染防治法、環境影響評估法、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等。因為考題多半優先從剛修法的法規考起,比如今年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出現頻率就偏高,再來就是基本常出現的題目,過來是時事題,時事題主要放在社會新聞跟環保相關的國際會議,要詳細了解國際會議內容跟未來方向,最好能加上臺灣的因應政策或研擬提案。社會新聞有關環保的也要注意,可能考時事題,例如船漏油導致海洋污染,就要蒐集後續環保署以及地方政府如何因應,以及海洋污染防治法中針對行為人有什麼裁處。基本上先讀熟法規、專業知識後在掌握時事去增加廣度,會更能將法規應用在實際面上,對答題的完整度也會提升。
最後就是要對自己有信心,在準備過程中多多少少會感到恐懼,但仍然要相信自己的準備跟實力,也許考一次沒上,但每次都是在跟自己比賽,訂定考試的停損點,更有動力跟目標去實踐。
讀書計畫
讀書方式是先看考古題,抓出常考範圍,在對應書本去熟念章節內容,一開始花在書的時間比較多,再來才是拿考古題當練習。
考古題有不會的題目,就再回去查書跟網路資料,不要直接把答案寫起來後就只被那一題的答案,這樣只會讀得很片段,而不是整體的提升;來來回回查資料的時間會比較長,但查一次就再多熟記一次,自然而然就背起來了。針對太困難的題目可選擇跳過,與其花費過多的時間再鑽研不常出現及過度困難的題目,不如先掌握常出的題目,之後有時間再回頭看困難的題型。一開始會慌亂,中間會穩定,後來出現碰撞期,度過碰撞期上榜機率就大幅提升。
技術類科只要把握考取50分的原則,基本上不用給自己太大壓力,只需要跟自己比較就可以。另外,我練習題目的方式是一天一次練一科,有不會的題目先留著,等寫完整張考卷之後再查答案,不要不會一題就馬上查一題,才能模擬考試時的狀態。到了隔天就必須徹底執行練下一科,而不是針對昨天練習過的再做檢討,這樣只會拉長讀書時間。
考古題有不會的題目,就再回去查書跟網路資料,不要直接把答案寫起來後就只被那一題的答案,這樣只會讀得很片段,而不是整體的提升;來來回回查資料的時間會比較長,但查一次就再多熟記一次,自然而然就背起來了。針對太困難的題目可選擇跳過,與其花費過多的時間再鑽研不常出現及過度困難的題目,不如先掌握常出的題目,之後有時間再回頭看困難的題型。一開始會慌亂,中間會穩定,後來出現碰撞期,度過碰撞期上榜機率就大幅提升。
技術類科只要把握考取50分的原則,基本上不用給自己太大壓力,只需要跟自己比較就可以。另外,我練習題目的方式是一天一次練一科,有不會的題目先留著,等寫完整張考卷之後再查答案,不要不會一題就馬上查一題,才能模擬考試時的狀態。到了隔天就必須徹底執行練下一科,而不是針對昨天練習過的再做檢討,這樣只會拉長讀書時間。
心路歷程
這次的考試原本以為可能在上榜邊緣,最後一個月的衝刺讓我穩住了,但仍然知道名次不會太前面,但上榜還是很開心。本身業務較繁重,一個月平均加班50小時,下班後多半是直接回家休息,沒有太多精力在讀書上,周末也是睡到自然醒。但會不會上榜不完全在於讀書時間的多寡,而是有沒有好好充分利用讀書的時間。一整天在圖書館8小時,讀進去的可能僅4小時或更少,但若有時間限制,讀書4小時吸收4小時更加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