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家經驗談/精華影音


梁○彥

考取:高考 機械工程

2971
發佈時間:2018/10/30
更新時間:2022/04/01
考取:高考 機械工程

感謝老師的話
我剛報名TKB的時候,因為面授的上課時間與學校的課程衝突,因此我只能選擇上數位的課程。剛開始覺得對著螢幕上課很痛苦,因為沒有辦法和同學討論,也沒辦法在第一時間向老師請教問題。

工程力學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不會為了趕課就快速帶過,透過扎實的概念讓我對之前不熟悉的部分有更清楚的了解。除此之外,老師為了幫助同學們,特地開設一個版,提供同學們提問的管道,讓不論是數位還是面授的同學們都可以在課後複習時,上網向老師提問。在考前一個多月時還幫我們組了讀書會,因為是上數位課的關係,準備過程都是孤軍奮戰,在寫考古題時真的超級痛苦,還好有老師幫忙組織讀書會,讓我可以有機會認識其他也在準備考試的同學,並一起為同一個目標去努力。

之前在學校上熱力流力都覺得這兩顆概念超級抽象,不知道老師在講的到底是啥,直到上了林禾老師的課,我才慢慢掌握熱流的精髓。老師上課很活潑,會把一些看起來很醜的公式,用一個很好笑的故事或口訣讓我們可以輕易地記住公式及其用法和假設條件。
選擇TKB的理由
大學期間我一直很迷惘我之後到底要做什麼,我對自己的專業很像沒有特別的興趣或熱忱,總覺得沒這個專業的話我可能會餓死,想了一陣子,決定走公職這條路,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充裕的空閑時間讓我可以去做我有興趣的事情是我最大的報考動機。

透過網路上很多上榜的前輩推薦,TKB有大碩研究所很好的師資,試聽過幾堂課之後,就決定報名TKB。我當時大三就報名了兩年的課程,但上課上一段時間之後,繁雜困難的科目讓我開始懈怠了,我沒有辦法靜下心來好好準備,迷惘過一段時間,大四還去交換學生,等於有一大段時間都沒去補習。

還好當時報名的是兩年制的數位課程,當我後來沈澱一段時間,自己想清楚之後,下定決心要好好準備這個考試,我在課程到期前還有七個月的時間,我開始認真上課並複習,而且最後也順利上完課程。彈性的上課時間跟兩年的期限對我來說是TKB最大的優點。
考試準備要領
雖然我在2015年大三的時候就報名補習班,但真正開始認真準備是從2017年的六月開始,我的準備過程大概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上課及課後複習(2017.6~2017.12)。
我從六月底開始補習,補到年底課程到期,由於上課時間比較趕,我花了六個多月的時間上完重要的課程(除了製造、英文、國文、法律都只有上一點點之外,其他都有上完全部課程)。每天最多上兩堂課,早上上一堂,然後下午複習兩個小時之後,再接著上一堂課,然後回家再複習。關於課後複習真的非常重要,我習慣在上課時先用白紙大概整理老師的筆記,並在上課時間聽懂老師所傳達的觀念。到課後複習時再將白紙的筆記整理到活頁紙上變正式的筆記。

第二階段:各科總複習(2018.1~2018.5)。
補完習之後開始各科的總複習,這個期間對我來說是最痛苦的....畢竟是孤軍奮戰,有些科目遇到問題沒人能問的時候真的很崩潰,但是就算再怎麼崩潰還是要讓自己先放鬆一下,然後再重新回到書桌,把癥結點找出來。這段期間我把老師的講義該算的題目都算完,並把較難較刁鑽的題目用螢光筆作記號還有註釋寫在旁邊,再做第二次第三次複習時,就可以節省很多時間。
複習的前段時間我只依賴補習班給的書籍,但這些書有些地方可能會有謬誤或是較不完整的地方,所以讓我常常糾結在這些地方,直到複習到中後期我想到要買另一本參考書對照,有另一本書互相參照真的很重要,即使沒辦法全部都計算完,但至少可以看看兩個老師的解法。

第三階段:考古題複習(2018.5~2018.7)。
最後一個多月,我參加了工程力學老師幫我們組的讀書會,再去讀書會之前,我寫過一兩篇考古題,寫完真的心灰意冷萬念俱灰...心想準備了這麽久結果考古題啥都寫不出來....整個很難過。後來去了讀書會,每個禮拜都有說好下禮拜的進度,每個禮拜討論一次,同學們都不藏私的告訴我們自己所知道的東西,討論時也會不停地去思考對方的解題方式和自己的差異,每次討論真的都覺得收穫很多。所以真心建議有意要準備考試的同學,找一個好的戰友真的對彼此都有莫大的幫助。
考古題我因為時間有點趕,只有做100年到106年的高考、關務三等、地特三等的題目,建議如果可以真的要再多做幾份累積經驗。
考試資訊
動力靜力材力因為是合在一起考,所以我只有算補習班的課本習題。工程力學老師的書可能有一些錯誤,但如果有問題都可以在老師的論壇上和他討論。動力的公式不多,但變化很多,一定要多算題目去讓自己熟悉題型,遇到難題才能迎刃而解。姜伯老師的書題目很多,書裡面也有很多老師給的註釋,如果可以跟得上老師的上課節奏,並好好地複習過一次,把公式背熟並記清楚用法,我覺得基本上不會有太多問題。
熱力和流力除了林禾的書之外,我還有另外買王立宏老師出的2018公職專用的熱力和流力參考書,林禾的書因為是給研究所用的,所以有些單元比較偏,在熱化學跟濕度的部分也比較少著墨,但這幾年熱化學和濕度的題目越來越多,王立宏這兩本書也給我很多的幫助。準備時我基本上是看林禾老師的筆記和課本內文,然後算立宏老師的題目。
因為我也有報名普考的關係,設計我是和原理一起準備的,這兩科有很多東西有關聯,我這兩門科目也只有從補習班的書去練習,最後再透過考古題去練經驗。
自控我當時是聽櫃檯姊姊的推薦,選了負責公職的自控老師韓特的課,韓特老師的課基本上就只教比較前幾年常考的部分,沒有教得太深,在算考古題時我大概也都能寫到7成以上,但是偶爾會有幾份考卷我幾乎都寫不出來,好死不死今年自控超級難,跟以往的考法差很多,我只能把我知道的盡量寫出來以求分數...
製造是讓我最頭痛的一科,真的超...難準備,尤其我的背科真的很弱,我當時聽工程力學老師的建議把考古題的答案整理出來,製造我完全沒上課,但整理答案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些題目真的考超偏,即使上網google也不一定找得到...除了看考古題,我還有看之前高工的製造複習講義,雖然內容沒辦法找到全部的考古題答案,但是可以幫忙建立對製造這門科目的架構。

*必填
真實姓名*
行動電話*
電子郵件*
參加地點*
可聯絡時間*
目前背景
備註描述


註:同學若有預約試聽或課程諮詢等需求,均可留言,我們會儘快與您聯絡。

我想收到最新考試資訊及課程優惠電子報
請勾選已詳細閱讀及了解本站之個資法及隱私權相關規範